合兴小学的85后教师倪挺本学期接手的班里有位特殊学生小军(化名),父母离异后由爷爷奶奶抚养,但父亲鲜少参与他的成长,平时主要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
施俊梅在接管了马桥小学后,从合兴小学输送了2名英语骨干教师,分别任教四年级和五年级;马桥小学则向合兴小学流出了1位美术教师和1位科学教师。
教师结构性缺编是崇明区14所小规模学校共同面临的问题,“这是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些年,有的农村家庭因为工作原因,举家搬到了市里,也有的家庭为了让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选择了城镇学校。”施俊梅说。不少崇明区小规模学校都缺少美术、音乐、体育等小学科的教师。
倪挺说:“我从他之前的班主任那里了解到,小军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学习缺乏热情;有时,他看见同学有漂亮的学习用品,会偷偷地将其归为己有。”
学校还利用假期时间对教室进行了重构,讲台“消失”了,左右两面墙安上了两块电子屏。上课时,学生围坐在一起,老师也开始走到孩子中间,深度参与他们的讨论,真正地关注到每一个人。
谈及小规模学校的未来,同时管理3所学校的崇西教育集团校长刘金华表示:“如何让学生在学校的每一天都感到幸福和快乐,是我目前正在探索和思考的。我会将已经实施的一些做法进行提炼和分析,最终形成小规模学校办学的崇明实践。”
今年,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上海市财政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本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有效实施小班式教学,强化学校与社区的联动,促进学校“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优”发展。
在崇明区,不少小规模学校还尝试了“导师制”,全校教师每人和1~3名学生“双向选择”结对;也有学校把班主任的办公桌安到了教室里,实行“坐班制”,将更多的时间花在每一个孩子身上。
这份特别的激励成为了小军学习的动力。课余时间,倪挺也会对他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渐渐地,小军的学习专注度和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看着学生们在田间地头讨论、写生、开展跨学科学习,刘金华倍感欣慰:“我一直在探索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在解决遇到的一个个困难中,将‘小’变成我们的优势,来促进课堂的变革。”
合兴小学和马桥小学两校的教师团队共同提出了“‘小·合·马’‘仿生’课堂”的概念”。顾名思义,“小·合·马”代表“小规模+合兴小学+马桥小学”,“仿生课堂”即仿照“空中课堂”打造“生态”“生动”和“生成”的课堂。
视讯娱乐目前,上海市崇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49所。其中,200名学生以下规模的学校有14所,主要分布在崇明岛中西部的农村地区。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安排他参与中午的阳光房清洁工作。我也没想到这次简单的任务,却激发了他对学习的兴趣。于是,我们约定,只要他能在课堂上专心听讲并完成学习任务,就能持续参与阳光房的观察活动,并优先品尝里面的草莓。”倪挺说。
崇西教育集团校长刘金华介绍,学校附近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因为学校规模小,组织起来也比较容易。“我始终认为,整个世界都是学生的教科书,学校应该为他们创设丰富的教育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