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经海表示,在实践中,毒品(涉毒)犯罪人会利用未成年人相对缺乏社会阅历的特点,对未成年人实施毒品犯罪,或要求、强迫未成年人帮助其实施毒品(涉毒)犯罪,这足以反映出这类毒品(涉毒)犯罪人相比一般情况更严重的主观恶性和其行为更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不仅是《刑法》的要求,也是《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规范的要求。
比如,罪犯白某日组成犯罪团伙,诱骗并逼迫未成年人等走私大量海洛因入境贩卖,罪行极其严重;罪犯李某红在因病被暂予监外执行期间,纠集他人跨省贩运甲基苯丙胺,罪行极其严重,上述两名罪犯均被依法判处并执行死刑。
ag体育注册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犯罪案呈上升态势,此类物质滥用群体低龄化特征突出。6月25日,最高法介绍2023年以来人民法院禁毒工作基本情况并发布10件相关典型案例。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5月份,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毒品案件12996件,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被告人18262人。但是,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犯罪案件却呈上升态势,个别地方增幅明显,此类物质滥用群体低龄化的特征更为突出。
“基于特殊保护的需要,应当依法严惩以未成年人为犯罪对象或组织、利用未成年人实施的毒品(涉毒)犯罪,这也是实现罪刑相适应和刑罚预防功能的要求。”石经海说。
李睿懿表示,人民法院依法严惩走私、制造、大宗贩卖毒品等源头性犯罪和职业毒犯、毒品再犯等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犯罪分子,加大对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危害对象和利用未成年人实施毒品犯罪的惩处力度。
李睿懿强调,人民法院对于利用麻精药品的镇静、麻醉等功能,实施强奸、抢劫等犯罪的,坚决依法从严惩处。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强奸、猥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利用毒品诱骗、控制被害人”作为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情形,从重处罚。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禁毒日前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10件毒品犯罪典型案例,包括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犯罪及相关次生犯罪,意在释放了涉“毒”必严、涉“瘾”必惩、涉“未”必重的强烈信号。
澎湃新闻注意到,前述典型案例包括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犯罪及相关次生犯罪,人民法院释放了涉“毒”必严、涉“瘾”必惩、涉“未”必重的强烈信号。
“与以往的典型案例相比,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突出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西南政法大学国家毒品问题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石经海分析称,未成年人的心智相对不够成熟,因此更容易成为毒品(涉毒)犯罪受害者。“当前的毒品(涉毒)犯罪形势表明,涉未成年人毒品犯罪并非个例,仅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就有四起涉未成年人。”
此外,对于“笑气”等未列管物质,织密刑事法网,准确运用相关法律予以惩处,确保实现有力打击。同时,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于罪行相对较轻,或者具有从宽处罚情节的被告人,坚持区别对待,严中有宽、宽以济严,依法从宽处罚。
2023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我国毒情形势发生新的复杂变化,特别是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犯罪出现新情况新特点。最高法刑事审判第五庭庭长李睿懿介绍,从审判工作情况看,2023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毒品案件33401件,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被告人49603人,同比分别下降10.41%和11.7%。毒品案件数量和被告人数自2015年达到历史峰值后已出现“八连降”,毒情总体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毒品案件中,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10972人,重刑率达22.12%,高出同期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约14个百分点。2024年1-5月份,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毒品案件中,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3125人,重刑率达17.11%,高出同期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约10个百分点。
同时,针对白某日、黄某彬利用、教唆未成年人实施毒品犯罪,张某东向未成年人贩卖毒品并容留未成年人吸毒,于某涛、贾某文向多名未成年人出售“笑气”等行为,人民法院对涉案被告人均依法从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