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在河南伏牛山、桐柏山一带,有制作食用槲叶粽的传统。端午节前,山民采摘槲叶,去除叶背绒毛,裹上谷米、黍米、高粱或糯米,辅以红豆、红枣、花生、板栗仁、核桃仁等,用秸秆或草茎捆扎成扁圆柱形,煮熟后槲叶独特的清香与馅料融为一体,食用方式与粽子相同,这种食物在河南鲁山县称槲坠,在卢氏县名为槲包。(完)
“墓葬随葬大量植物叶片包裹,由宽大的植物叶片层层包裹谷物种子后捆扎制成,呈厚圆饼状,直径10厘米至15厘米,厚3厘米至5厘米。40个较完整的槲叶包裹中,只有1包是带壳黍,其余为带壳水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室副主任蓝万里介绍,经鉴定,这些包裹的叶片是壳斗科植物槲树的叶子,叶背面未观察到绒毛,可能经过了处理。
据信阳城阳城址八号墓考古队执行领队武志江介绍,该墓葬是一座战国中期楚国贵族墓。墓葬随葬品丰富,有仿铜陶礼器、车马器、兵器、起居器及饮食器等,还发现了槲叶、水稻、黍、花椒、白芷、辛夷、梅、栗子等多种植物遗存,其中以槲叶包裹最为特殊。
app软件下载平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一千多年前,中国唐代诗人元稹用诗歌描绘了粽子的模样,这与当下中国大江南北民众食用的粽子相差无几。
“得益于较高的地下水位所形成的特殊埋藏环境,城阳城址八号墓随葬的丰富植物遗存得以保存下来。”蓝万里表示,槲叶包主要被置于案上,应该是作为食物形式的随葬品,推测为粽子或是粽子的雏形,“这也揭示了墓主的饮食习惯——以水稻为主食,亦食用少量黍”。
品尝卢氏槲叶粽,或许还能邂逅2000多年前的楚国余味。2015年,考古人员在河南信阳城阳城址八号墓发现了40个槲叶包裹,包裹内有水稻、粟等种子。考古人员认为,这些2000多年前的楚国槲叶包,有可能是粽子的早期形式。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槲包,撒红糖。雄黄酒,驱蚊螂。”这首流传于伏牛山区河南卢氏县的民谣,是当地端午食槲包习俗的生动写照,在当地,槲包亦称槲叶粽。
网友评论更多
55珲春g
郑钦文不敌萨巴伦卡✕✖
2024-11-22 16:20:51 推荐
187****9435 回复 184****3430:多份定期报告“董事会缺席”,淳厚基金信披风波的背后:董事长停职、二股东涉嫌利用多重身份套利✗来自龙井
187****1888 回复 184****7833:“9月魔咒”应验!隔夜美股惨跌,发生了什么?✘来自和龙
157****1807: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扶余
55齐齐哈尔191
因美国大选将推迟在墨西哥建厂?比亚迪否认✛✜
2024-11-20 09:35:10 推荐
永久VIP:月销破3万,加速的零跑凭什么打破理想问界的垄断?✝来自黑河
158****4893:国投证券研究|晨会在线20240904✞来自大庆
158****3033 回复 666✟:“科学与中国”之“嘉庚讲堂”青海行:为西部孩子种下科学种子✠来自伊春
26鹤岗hc
遇见福建:永定乡村会客厅新图景✡✢
2024-11-21 15:39:13 不推荐
佳木斯nv:闽北乡村景村联动 激活乡村振兴✣
186****8298 回复 159****5081:表现亮眼 铝业上市公司“喜提”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