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随葬大量植物叶片包裹,由宽大的植物叶片层层包裹谷物种子后捆扎制成,呈厚圆饼状,直径10厘米至15厘米,厚3厘米至5厘米。40个较完整的槲叶包裹中,只有1包是带壳黍,其余为带壳水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室副主任蓝万里介绍,经鉴定,这些包裹的叶片是壳斗科植物槲树的叶子,叶背面未观察到绒毛,可能经过了处理。
“得益于较高的地下水位所形成的特殊埋藏环境,城阳城址八号墓随葬的丰富植物遗存得以保存下来。”蓝万里表示,槲叶包主要被置于案上,应该是作为食物形式的随葬品,推测为粽子或是粽子的雏形,“这也揭示了墓主的饮食习惯——以水稻为主食,亦食用少量黍”。
威久国际精彩视频“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一千多年前,中国唐代诗人元稹用诗歌描绘了粽子的模样,这与当下中国大江南北民众食用的粽子相差无几。
如在河南伏牛山、桐柏山一带,有制作食用槲叶粽的传统。端午节前,山民采摘槲叶,去除叶背绒毛,裹上谷米、黍米、高粱或糯米,辅以红豆、红枣、花生、板栗仁、核桃仁等,用秸秆或草茎捆扎成扁圆柱形,煮熟后槲叶独特的清香与馅料融为一体,食用方式与粽子相同,这种食物在河南鲁山县称槲坠,在卢氏县名为槲包。(完)
品尝卢氏槲叶粽,或许还能邂逅2000多年前的楚国余味。2015年,考古人员在河南信阳城阳城址八号墓发现了40个槲叶包裹,包裹内有水稻、粟等种子。考古人员认为,这些2000多年前的楚国槲叶包,有可能是粽子的早期形式。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槲包,撒红糖。雄黄酒,驱蚊螂。”这首流传于伏牛山区河南卢氏县的民谣,是当地端午食槲包习俗的生动写照,在当地,槲包亦称槲叶粽。
据信阳城阳城址八号墓考古队执行领队武志江介绍,该墓葬是一座战国中期楚国贵族墓。墓葬随葬品丰富,有仿铜陶礼器、车马器、兵器、起居器及饮食器等,还发现了槲叶、水稻、黍、花椒、白芷、辛夷、梅、栗子等多种植物遗存,其中以槲叶包裹最为特殊。
网友评论更多
73淮南q
危险!周一大跌3%!油市迅速转弱迎来大考🕹🖇
2024-11-25 22:27:42 推荐
187****9213 回复 184****1180:“券商一哥”策略会干货来了!研判2025年🖊来自马鞍山
187****7427 回复 184****5669:跑步入场!多家外资机构“真金白银”加仓中国资产🖋来自淮北
157****1728: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铜陵
71安庆820
午评:港股恒指跌1.73% 恒生科指跌2.25%医药股逆势走强🖤🖥
2024-11-27 05:58:08 推荐
永久VIP:罗永浩怒批餐厅卖预制菜不注明: 本质就是欺骗🖨来自黄山
158****5017:“牛市势不可挡” 比特币日内连创新高突破88,000美元🖱来自滁州
158****5477 回复 666🖲:黄金价格大跳水 首饰金应声跟跌!多家品牌门店前排长队🖼来自阜阳
27宿州ic
江南新材IPO上会在即 募资扩产必要性存疑🗂🗃
2024-11-27 06:27:38 不推荐
六安zx:高连奎:拯救中国经济的第三条路线——扩大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186****6004 回复 159****5872:中信证券:A股当前正站在年度级别马拉松行情的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