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分享环节,来自雄安新区各行业的普通党员和基层民众代表从城市规划、科技创新、生态建设、社区治理等角度讲述了雄安发展变化的动人故事。
郭志恒说,雄安还有一点,他和他的家人特别喜欢,就是这个城市一直在变化,往他们都喜欢的方向在变。如果一周没见它,可能会发现身边的大楼都悄悄地长高了;如果几个月没见它,可能会被纵横交错的城市道路、清新明亮的城市风貌吓一跳。
“从入住初期,我们就开展了对社区所有家庭的10余轮大走访,建立起‘民情台账’,整理更新住户信息8万余条。我们走访时发现,居民之间互相不熟悉,对‘村民变市民’的身份转换一时难以适应。”王伟肖说,为此,社区打造了多个公共空间,为增进邻里间的交流搭建了平台。
而第三抹绿,是城市的近零碳建筑。雄安新区的“绿”不仅仅是花草树木和生态环境,更是能源、建筑等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特征。
“我是乘坐高铁来的雄安,从北京西站出发,到雄安站仅仅用了49分钟;同事自驾京雄高速,一小时到达雄安;如果从雄安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高铁19分钟就可以到达。这是雄安给我的第一印象,与首都这么近,交通如此便捷。”相比在北京每天开车上下班得一个多小时,现在郭志恒只需要几分钟,节省下来的时间更多用来休闲和陪伴家人。雄安“15分钟生活圈”,就近满足子女上学、购物、就医、健身娱乐等生活需求,让生活更加便利。在北京往往排队几个小时才能看到的专家门诊,在这里到了就能看。兼顾实用性与美观性的林荫停车场、24小时不间断提供冷热水的直饮水景观亭,还有可以监测交通状况、一键报警的智慧路灯杆,这些优质共享的服务设施从细节处提升着生活的幸福感、安全感。
2023年11月28日,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四所在京高校,一起开工建设雄安校区。也正是在那一天,郭志恒正式投入新校区的建设工作,开启了雄安生活。
“创新和创业也离不开资金支持,我们新设立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重点支持以院士等顶尖人才团队领衔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从2024年2月28日决策基金设立,到3月19日第一笔1亿元投资款完成投资,我们用了不到20天的时间。这个速度和效率,正是雄安新区的神奇之处。”马扬飚说,如今的雄安,有科创中心这样的原始创新策源地,有中关村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孵化器,有中试基地等成果转化加速器,更有广阔的产业化基地。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到产业孵化,路径已完全打通。
“这里的第一抹绿,是千年秀林的绿。‘千年秀林’种下的第一棵树,是一株白皮松。它是中国特有的树种,丰姿挺拔、四季常绿。它的身上有一个二维码,是属于它的独一无二的身份标识,比如从哪里来,什么时间被种下的,信息一目了然。不止是它,七年的时间,我们在千年秀林里种下的包括银杏、白蜡、枫树、白皮松等在内的200多种2500多万株苗木,每一棵树都有独属于自己的身份密码。”武芳芳说,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护林员们更好地维护树木的生长,让它们能够像人一样,繁衍生息,代代相传。而这,也正是“千年秀林”这个名字的寓意所在。
为了解决回迁群众的就业问题,雄安搭建了完善的供需对接平台,仅王伟肖所在社区就已经帮助370名回迁群众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在这里,便利不仅仅体现在家门口的就业上。学校、菜店、便利店、卫生服务站等设施场所,居民们都能在15分钟之内步行抵达。在社区的养老驿站,老人们可以打球、跳舞、学习书画,还可以放开歌喉,一展才艺。在社区食堂,老人们刷脸就可以用餐,不仅饭菜丰盛可口,而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人,价格也有不同的优惠。
大学时,马扬飚第一次来到硅谷参加全球创业大赛总决赛便深感震撼。而雄安新区的诞生,是他人生中第二件深感震撼的事情。在马扬飚看来,雄安新区之于中国,犹如硅谷之于美国,都将对科技创新产生重要影响。这里从理念到政策到环境都深刻烙印着创新基因,完全有条件成长为国家创新发展的引擎。
“雄安是一座包容之城,每一位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自己是这里的主人。当地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现代化的社区以及先进的教育、医疗、养老等设施让他们的幸福感上了一个台阶。”蔡泽洲说,像他一样的外来建设者可以自由追逐梦想,从事热爱的工作,汲取最新的知识,和来自全世界的人们交流合作。
南文营社区位于雄安的首个大规模建成区——容东片区,共有8个小区73栋楼。这里住着5000多名回迁群众,他们本来是雄安新区的原住民,为了新城建设,他们暂时搬走。随着第一批住宅建好,他们又搬进了新家。只是这次,他们的身份由村民变成了雄安的新市民。同时,社区还租住着2000多名从全国各地到雄安的创业者、建设者。
“我们社区还有50多户独居老人。在征得他们同意后,我们的综合管理平台将自动关注老人家中的用水等情况,从早上5点到晚上8点,独居老人如果超过4个小时没有用水,我们的平台会自动预警,随后派单到社区,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去查看老人是否需要帮助。”王伟肖还说,在这里,不论是回迁群众,还是外来务工人员,都可以参加“文明积分”申请和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大家以“主人翁”意识,让以往的生活方式悄然发生着改变。现在经常能看到大家去主动地维护社区卫生,还有学习垃圾分类等等。这个大家庭也正变得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幸福。
此次宣介会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千年大计”为主题,通过雄安新区的故事,展现中国共产党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和突出成就。
中联部部长刘建超表示,雄安新区是一座基于全新理念打造的未来之城,是京津冀协同体系中的一环,是面向世界打造的开放型城市,体现了包容性发展的新型城市发展观。政党是国家政策的源头、人民利益的代表,应以更高的发展追求指引行动,带领人民在追求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中国共产党愿同各国政党加强城市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经验交流,不断推进各自国家和世界现代化进程。
郭志恒现为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建设项目指挥部综合管理部部长,来雄安前,他已经在北京生活了23年。突然要到这个新鲜又陌生的地方,他的内心既有投身全新事业的向往与憧憬,也有面对未来的疑问:学校搬到这里会有什么变化?在这里的工作生活条件会怎么样?家人会愿意一起搬来吗?
“很多人问过我,你们生态公司是做什么的?如果把建设雄安新区比喻成在一张白纸上作画,那我们就是画上浓墨重彩的第一笔,用生态底色描绘一座绿色、低碳、美丽的未来之城。”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园林部部长武芳芳说,以前,大多数城市在建设时会先建房子,再配绿,把绿色作为城市的点缀,但在雄安,是“先植绿,后建城”,蓝绿空间的占比要达到70%。
如今的雄安是一座智慧之城。在雄安看到的每一座新建筑,在网络端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数字化模型。机器人参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也是一座绿色之城。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城市里有公园、林带,城郊有森林。“零碳建筑”能够实现能源自给自足,“会发电”的雄安站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00吨。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90%。这里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等高端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在雄安新区,马扬飚身兼三职:雄安科学园管委会副主任、雄安国创中心总经理、雄安科技产业园总经理。这三个职务有一个共同使命:为雄安新区做强做优创新平台,打造优质创新生态,让一个个创业创新的梦想在雄安腾飞。
足彩app排行榜6月27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同中共河北省委和雄安新区党工委共同举办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雄安的实践”专题宣介会在雄安新区举行。来自近40个国家的230余名政党领导人或代表现场出席会议。
“雄安自贸试验区交流展示中心就是一座‘能呼吸、会发电’的零碳大厦,是雄安绿色建筑的样本。它就像是一个生命体,不仅节水、节材、节能、环保,还能够通过各种技术组合,自给自足,而且这栋建筑的室温可以恒定在20摄氏度到26摄氏度之间,真正做到了四季如春。”武芳芳说。
第二抹绿,是城市中的公园、廊道和水系。武芳芳说,植绿的目的是打造城市的生态空间,人们在这里生活,可以做到“300米进公园,1公里进林带,三公里进森林”,让未来的城市长在森林里。
蔡泽洲表示,雄安始终密切关注世界城市建设领域的发展,不断汲取各国在城市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于目前理念还不能思考清楚,科技尚无法解决的问题,宁愿等一等,也决不仓促开工。
“我们说,雄安将是一座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相互统筹,寄托着人类、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共同梦想,这是中国对未来之城的设想。”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蔡泽洲说,设计师们正是本着这一指针开始设计,他们说“这个城市的主角必须是人,必须对人友好舒适。”“必须在城市中创造一种独一无二的人文环境。”
“人类对现代城市的思考和探索还远没有止步,中国画讲究留白,雄安的规划也特意留下了不少空白,等待在未来去做出更美的画。”蔡泽洲说。
七年前,刚成立的雄安新区邀请全球顶尖规划团队,为新区规划纲要的制定提供国际咨询。咨询会上,参会的各国专家都问,中国想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马扬飚认为,无论创新还是创业,人才是第一资源。2023年11月,“雄才十六条”正式实施,大力吸引全球顶尖科学家到雄安工作,最高给予2000万—5000万元科研经费和300万元生活补贴,奖励一套不低于200平方米的住房,进一步增强了新区对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吸引力。雄安还创新设立吸引和聚集世界优秀人才机制。允许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籍科学家在雄安新区领衔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担任新型研发机构法定代表人,吸引全球高层次人才牵头负责科技创新项目,为外籍人才开辟出入境绿色通道,在工作生活方面提供各种便利。
“当然,我最关心的还是我们北京科技大学的雄安校区。在北京,我们学校的办学空间非常紧张,每个学生的平均用地面积不到国内很多重点高校的一半。而建成后的雄安校区,面积将是北京校区的两倍,未来可以容纳三万六千名学生就读和成长。”有时候,郭志恒会情不自禁地畅想学校的未来。雄安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新材料等产业,这些产业恰好与北科大的优势专业高度吻合。有了这些利好,郭志恒坚信学校一定可以迎来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