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纯净下载
纯净官方版这也涉及到“道法自然”一句的理解。“道”大于“自然”,因此,道不是效法自然,而是以自身为法。“自然”是“自然而然”的意思,而不能作名词“自然”理解。
第二个困惑的答案,他放在了《论语纲要》里,这本书集中论述了孔子的“两端”方法论和“中庸”之道。钱宁认为,“两端法”体现在孔子学说中的所有重要观点里,是其学说的理论基础,也是解析问题的利器。对于“两端法”,钱宁的解释是,事物的本质不存在于事物本身,只有在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中,才能彰显。譬如“人性”,无论善恶,只在人与他人关系中才会具体显现出来。既然如此,那么对事物的认知也应从关系的“两端”展开。
重构后的《新道德经》,仍为五千言,但从81章扩充为95章,仍分道、德两编,主题彰显,条理贯通,除了注释和译文,钱宁还加上了自己的评述,使之成为人人都能读懂的现代读本。他希望自己的版本能够经受住考验,因为81章的《道德经》,并非老子本意,而其中乱简、错简和重简,更非老子《道德经》的原貌。因此,如今重构,不算“妄作”。
钱宁认为,《道德经》具有双层表述的特点,流传至今的版本有不少“错层”现象,因此造成了阅读障碍。重编,就是以老子对道的推演过程为主线,重构全书。其难度,不亚于将一部散落千年的古简重新串联。至于串联的结果,钱宁相信,肯定有其他研究者会有不同意见,但至少,自己提供了一个“天书”的解读版本。
由于年代久远,《道德经》的版本可能有数十种之多。魏晋玄学理论奠基人王弼的《老子道德经注》是流传最广的版本。今日河北保定易县龙兴观,有一唐代道德经幢,上面镌刻了唐玄宗注的《道德经》,是《道德经》最早的石刻版本之一。
obs官网中文版官网免费坐火车至安徽亳州市,再一路向西,行驶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传说中老子飞升之处——老君台。学者钱宁在新书《新道德经》出版前,专门到河南鹿邑老子的故里去拜谒。
看到钱锺书和钱大昕横跨200年时空的争论,钱宁对《道德经》产生浓厚的兴趣,开始了自己的考证。他根据1973年出土的湖南长沙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以及后来出版的各类校勘成果,为这场相隔二百年的争论,做了一个评判。
他就读的密歇根大学坐落在小城安娜堡,那是8月末的傍晚,他把行李放在寄宿家庭,迎着还没落下的夕阳向校园走去。一路上,到处都是开派对的学生,商业区的小餐馆、咖啡店、酒吧、冰淇淋店里,挤满喝着啤酒吃着高杯冰淇淋的学生,他们正享受开学前最后几天假期。
20年研究,钱宁懂得了孔子,另一个问题却又冒了出来:在孔子“仁”之说和“两端法”背后,还有没有更高更深的“道”?无疑是有的,而且孔子一生都在追寻,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是孔子将他引向了老子,也是出版了10年加印10次、经受住了考验的《新论语》给了他信心,敢去编写《新道德经》。《道德经》里深邃而简洁的话语,对照诸家解释,钱宁有了自己的理解。例如“道”是什么,一些学者说过,这是万物运行的规律,钱宁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道是存在之物,不是规律。也就是说,道是宇宙本身,而不是宇宙运行的规律。”因为老子一再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今天人们能看到的《道德经》,基本成形于汉代。钱宁认为“错层”现象的产生,有着两大历史原因。一是今本《道德经》81章为汉朝人所分,且分得相当随意;二是由于成书过程复杂,加上传抄之误、后人增改,今本《道德经》有不少乱简、错简和重简。
钱宁从不和人主动谈及家世,对于了解的人,他也不回避,父亲钱其琛是新中国最著名的外交官之一。钱宁出生才三个月,因为父母要去苏联驻外,他就被送到上海的外婆家,自幼聚少离多的成长环境,让钱宁很早就习惯独立,父母下放的孤独年月里,书籍就是最好的良药。那时候家里没有什么书,他只能翻《辞海》。
那是一个大师们尚未走远的年代。因为稿件之事,钱宁曾多次去过钱府,去见钱锺书和杨绛两位先生,当时的情景常是,一位先生伏案改稿,另一位陪客人聊天。1987年初,钱宁发表了对周振甫先生的采访,谈《管锥编》的出版,这可能是当年有关《管锥编》最早的报道之一。
老子对“勇”的看法颇为特别,他认为“敢”是“勇”,“不敢”同样也是,两者都是“勇”,结果却是或利或害。上天不喜欢的是哪一种呢?他没有明确回答,只说“圣人犹难之”。但是,从老子讲的“天之道”来推断,他赞同“勇于不敢者”——活下去,最重要。有些事情,非人力可为,而上天自会完成,这就是“存身待天”的道家处世方式。
1996年,《留学美国》一经推出,就成为当年上海书展上的第一畅销书,之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至今依然是研究中国留学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钱宁说自己目前所做的事情,是想在传统注释方式之外,以“重构”文本的方式重新解读经典。“重构”本身就是阐释,也算是一种“释道”。
一直沉浸在孔子的世界、对《论语》反复深读让钱宁产生了两个困惑:散乱的章句背后有没有内在逻辑?孔子讲的许多道理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思维方式?第一个困惑,让他以“仁”为核心,重构原文,最终做成了一本逻辑清晰、简明易懂的《新论语》。
重构《道德经》的想法缘起于一次阅读,那时,钱宁正在看钱锺书的学术著作《管锥编》,书里,钱锺书提到《道德经》的版本优劣问题。
《道德经》是中国文化经典,天道人道,治国治家,无所不包,它蕴含开启自然的密码,但因为文字极简,思想玄妙,因此也颇为晦涩,常被称为“天书”。
之后三年,《道德经》《帛书老子》《管锥编》等书成为钱宁研读的著作,读着读着,《道德经》那原本晦涩的五千言在他心里开始变得立体而清晰,那些字句似乎有了自己的生命。他发现全书有不少“错层”,所谓“错层”,就全书而言,是《道编》论德,《德编》论道;就每章而言,是分论两事,主题并不同一,或者,前段所论与后段引申,没有直接关联。钱宁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是造成今本《道德经》艰涩难懂的原因之一,同时,这也提示我们,有些章节的前后文字,可能并非形成于一时或同出一章,而有历史性的叠加错置。”
钱宁也有个文学梦。考研究生,他本来想读文艺理论,因为文学批评家那时风光无限,但父亲觉得,还是古典文学能够学到更扎实的东西,建议他报考古典文学。
读老子,令钱宁常感慨于古人的智慧,“很难想象2000多年前,有人思考这么高深的问题,老子没有师承,而且到目前为止,其实也难以确定他到底是谁”。能确定的是,他是得道之人,达到了常人无法企及的境界。钱宁认为,《新道德经》里的“终章”(原二十章),描绘的就是老子自己的形象。
具体要如何做,老子也有建议,例如“不入死地”,有些地方,逃出来,就是“生”,陷进去,就是“死”。“死地”有哪些呢?野兽出没的荒野,互相杀戮的战场,还有一处,老子没有明言,是君王之侧。
清代乾嘉学派大师钱大昕推崇龙兴观碑本,钱大昕是嘉定人,钱宁可算是嘉定钱氏的后人。他对这位先祖的学问和学术观点一直很有兴趣。而钱锺书极为推崇“王弼本”,认为其文气最畅,文理最佳,如果说后世存本均非老子原本,出错机会各家均等,那么综合比较,也是“王弼本”更好一些。钱锺书认为,钱大昕推崇龙兴观碑本的理由并不成立。
钱宁觉得,老子在《道德经》中对道的表述,相当清楚明白——道的存在、道的状态、道的变化、道的不可感知、道生天地万物、道对人的主宰、道与德的关系……层层递进,主题贯穿,只是这条主线散见于各章,或隐或显。于是,他以老子对道的推演过程为主线,重编全书,重组各章,每章之内,重置“错层”,使其主题相同,所论相关。在新的文本结构中,老子的表述各归其位。
1995年,钱宁回国,选择去了永道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当时的六大国际会计所之一。在外企工作的同时,钱宁仍然没有放弃写作。他又写了历史小说《秦相李斯》和《圣人》。2010年赵文瑄版电视剧《孔子》就是改编自钱宁的小说《圣人》,当年,这算一部标新立异之作,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孔子形象:天真,执着,一生坚守梦想,一再失败却至死不渝。也正是从写《圣人》为起点,钱宁开始了近20年对孔子的研究,由此进入了古代哲人的精神世界。
如果觉得,这太遥远了,老子也有切近我们日常的生活哲学,他讲了不少民众该怎样求存自保。例如在名声、身心与财物中,老子认为身心性命最重要——知足可以不受屈辱,知止可以不涉危险,这样才能长久平安。
那一代中国留学生,在追梦的路上,面临物质、精神、文化、思维模式等各方面的冲击。90年代热播剧《北京人在纽约》的片头曲“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大概唱出了他们的心声。记者出身的钱宁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一个好“选题”,他一边读书一边采访了身边的大量留学生,经过几年时间,将这些采访以及对相关课题的研究整理成了一本书,名为《留学美国》。
20世纪80年代末,当了几年记者的钱宁跟随着留学大潮,到美国学习。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他仍然清楚记得美国留给他的第一印象。
obs官网中文版官网免费【十年品牌,值得信赖】不光拥有各种体育赛事,还包含着几百种电竞赛事,
777MB/2024-11-22T000:11:06
立即下载623MB/2024-11-22T000:11:06
立即下载608MB/2024-11-22T000:11:06
立即下载874MB/2024-11-22T000:11:06
立即下载658MB/2024-11-22T000:11:06
立即下载446MB/2024-11-22T000:11:06
立即下载698MB/2024-11-22T000:11:06
立即下载458MB/2024-11-22T000:11:06
立即下载466MB/2024-11-22T000:11:06
立即下载217MB
立即下载218MB
立即下载433MB
立即下载735MB
立即下载536MB
立即下载538MB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