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后,由热转凉,天气干燥,饮食调理莫要忽视。”罗澍伟结合民间传统和养生专家的建议说,应及时补充人体所需蛋白质,如鸡、鸭、鱼等,选食滋阴润燥、和胃健脾的银耳、雪梨、莲藕、百合、蜂蜜等,多食时令果蔬中营养丰富的茄子、薯类、海带及干果,少吃油炸、生冷、辛辣、烧烤等刺激性食品。
对于入伏、出伏的气温变化,人们一直十分关注,自古就有“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三伏光阴过,初秋宇宙新”“江行逢出伏,枫叶早知秋”的咏叹。
由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进入末伏,所以就有了“秋后还有一伏”之说,而在这期间,天气依然炎热,民间俗称为“秋老虎(像老虎一样发威)”或“秋傻子(可以把人热傻了)”。
“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历史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有时是10天,有时是20天,这与我国古老的“干支纪日”有关。如果夏至与立秋之间只有4个庚日,中伏就是10天;若有5个庚日,中伏便是20天。今年在夏至与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所以“三伏”是40天,从7月15日至8月23日。
快三app大全今年长达40天的“三伏”终于要结束了。8月24日,正式出伏。伏天过后,暑热逐渐消退,天气开始转凉,正所谓“新凉直万金”。
其中,以北宋大文学家张耒在出伏之日见凉意已至,一口气写出的《出伏后风雨顿凉有感三首》最为精彩:“秋风振秋晓,万境一凄清。幽草虫响息,高叶露华凝……”“三伏如汤釜,熏煮理亦足。西风半夜雨,窗户一清肃……”“残暑扇中尽,新凉枕上归。微云起平远,空碧上朝曦……”,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出伏后炙热消散的喜悦之情,遣词造句,令人拍案叫绝。
罗澍伟表示,在广大的北方地区,出伏往往和凉爽连在一起。“三伏”的“上蒸下煮”从此结束,空气中的湿度很快降低,人们逐渐不再感到闷热。至于东南沿海地区,类似“秋老虎”的持续高温往往出现在末伏之后,因此即便已出伏,也还会热上一段时间。
网友评论更多
93桂林b
人民日报社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新闻版面初评公示♗♘
2024-12-11 03:43:46 推荐
187****7848 回复 184****1723:人民日报社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音视频新闻访谈、音视频新闻直播初评作品公示♙来自柳州
187****8598 回复 184****6600:人民日报社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应用创新和新媒体新闻专栏初评作品公示♚来自梧州
157****9751: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贵港
91玉林629
人民日报社参评第二十五届全国政协好新闻评选作品公示♝♞
2024-12-13 16:39:29 推荐
永久VIP:中国记协举办新闻茶座 聚焦新质生产力与中国经济♟来自钦州
158****7131:中国记协举办“新时代·好记者”首场巡讲♠来自北海
158****3419 回复 666♡: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将于3月28日在蓉开幕♢来自防城港
26崇左lc
人民网2023年度新闻记者证核验人员名单公示♣♤
2024-12-13 15:08:53 不推荐
百色gf:人民日报社2023年度新闻记者证核验人员名单公示♥
186****7345 回复 159****8668:中国记协举办2024年中外新闻界新春联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