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雪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带孩子,7点半左右把孩子转交给家政阿姨,再赶去学校工作。以前,她要工作到很晚才回家;有了小孩,她得在晚上7点半回到家,一直陪到小孩睡了,再继续工作。
2024年6月,李听昕、刘晓雪课题组在Nature上发表论文,首次在单晶石墨烯中观测到电子掺杂情况的超导电性。这对于理解晶体石墨烯及转角石墨烯系统的超导机理,设计制备基于石墨烯系统的高质量新型超导量子器件等具有重要意义。
他们的家就在校园旁,天气好的时候,夫妻俩和家里人会带着孩子在校园里走走。小朋友才一岁多,喜欢看来往穿梭的校园巴士,看学生们玩无人机,也喜欢飞过的鸽子,“感兴趣的,他会盯着一直看”。
在回国之前,李听昕已经签约交大,排队申请到了学校周转房。相当于租房,学校新职工都可以申请,距离校园3公里,配备家具,园区还有食堂、球场,设施完善。
入职当天,一张清单写明了需要办理的事项。他记得就跑了一趟行政楼,拿工作证,有老师讲了一些注意事项,比如落户准备什么材料、去哪儿办理,后续“学校给你开个证明,你去街道社区事务中心就办好了,没有什么奇怪的事情或麻烦”,拿到户口、身份证、医保卡,大概三个月时间。
“我们的实验是把低维材料放到低温等极端条件下研究,日常中不存在这种条件,这时固体材料会衍生出很有趣的量子现象。我们希望通过实验探索这些现象,进而理解、调控这些量子物态,从长远来看,也许有应用的潜能。”李听昕解释。
更多时候,他们沉浸在各自的实验室里,带领学生钻研课题。夫妻俩也有合作,成果斐然,去年他们首次观测到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确凿实验证据,今年又首次在单晶双层石墨烯与二维半导体的异质结构中观测到电子掺杂的超导态,相关研究不仅联手发在Nature,亦在学术领域获得高度评价。
很多出差的活儿,比如带着样品去北京测量、参加各种学术会议,都交给了李听昕。他直言,带小孩是个困难的事,自己对孩子管得少,妻子比较辛苦。
李听昕觉得:“上海可能不需要开出多有吸引力的条件,人才自己就会来。首先是城市环境,上海在教育、医疗、交通、经济、国际化等方面都有优势;另外,这里有顶尖的高校、科研院所,来了就能加入一个很好的平台,科研条件和生源都很不错,这对做研究而言很重要。”
李听昕主要研究二维半导体材料,刘晓雪做的则是石墨烯超导态研究,方向不完全相同,但在物理方面有相通。两人的实验室分别在闵行、浦东,有一些资源可以合作共享,学生有时也两头跑。“由于长期合作的积累,我们讨论问题比较合得来,效率比较高。如果我们认准了一个问题,就会着手一起做,在指导学生方面也一起配合。”刘晓雪说。
“两室一厅,六十几平方米,房子不算很大,但是刚回来作为落脚点就挺好的。家具都有,基本上是拎包入住,给我们提供了很大方便。否则先住宾馆、再租房子,各种事儿,体验感肯定差很多。”李听昕笑道,“甚至能第一天到上海,第二天就上班。”
在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之际,澎湃新闻推出“家在上海”特别策划,记录这座城市正在发生的故事。本篇走近在Nature联手发表论文的一对“学术夫妻”。
李听昕和刘晓雪都是交大物理学科的副教授,也是一对年轻的夫妻,分别于2021年入职物理与天文学院、2022年加入李政道研究所。
入职交大之前,两人都没有在上海生活过,不过很快就适应了。行政效率高、办事明明白白;科研基础好,设施、人员都有竞争力;生活方便,医疗、教育资源充沛,这是他们对上海的印象。生活放心了,也就能安心搞科研。
刘晓雪也说:“我当时刚从美国回来,觉得上海的行政效率非常高。”各种事务在“随申办”上一网通办,校内的科研、生活服务也都在“交我办”APP上解决,智能化系统和服务为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便捷。
泛亚体育客户端是奔赴未来的青年遇见理想热土,是漫步夕阳的老者背靠“家味儿”社区,是老城厢的老邻居一同搬入新居,是万家灯火中每一个普通而又特别的一天。
10月25日-27日,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临港举行,来自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位科学家参加,包括11位诺贝尔奖得主。开幕前一天,参会嘉宾、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大卫·格罗斯(David Gross)受邀到李政道研究所做演讲,与师生交流。
刘晓雪说,工作和照顾宝宝真的很难两全,幸运的是,一方面双方父母可以搭把手,另一方面在上海家政阿姨也相对好找。虽然住在郊区,日常需求基本都能就近满足,孩子打疫苗就去社区医院,外出活动可以逛逛校园、商场,整体环境好,人也不算多。
2023年9月,李听昕、刘晓雪团队在国际上独立观测到零磁场条件下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确凿实验证据,在国际凝聚态物理学界产生了引人瞩目的影响,成果发表于物理学研究领域的著名期刊《物理学评论X》。该研究为拓扑量子计算等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与机遇,科研团队原创的新型器件制备方法也为后续一系列围绕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两人分别于2016年、2018年在北京大学完成博士学位,同一个课题组,同一个导师。之后,李听昕在美国莱斯大学、康奈尔大学做博士后,刘晓雪也前往美国布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年夏天,李听昕入职上海交大物理与天文学院,建立自己的课题组,成为博士生导师。刘晓雪在2022年7月回国,加入上海交大李政道研究所。
“过去一年很辛苦,随着孩子长大,慢慢好一些。一岁以内,他晚上睡觉经常醒,我晚上要带他睡觉,白天要工作,还有很多事情。好在有家人的支持,加上同事也都比较照顾我,给了我很多帮助,并热心分享他们的带娃经验,减轻了我很多负担。”刘晓雪坦言。
高校、科研院所等通常也会抓住机会,邀请外国学者进校作报告。李听昕说,研究生要培养国际视野,了解世界前沿,一方面可以通过读论文,另一方面是真实交流。“当论文作者站在你面前,带来的冲击感是不一样的。如果诺贝尔奖得主和学生交流几句,对学生会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他们总归有一些想法和洞见,跟一般人不一样,有些东西也不是全写在文章里头。我们当学生的时候,如果能够见到这种人,都很兴奋,甚至主动去合影。”
2024年,中国对多个国家实行免签入境政策,或是72小时、144小时过境免签,外国人来华流程简化。李听昕注意到,政策放开之后,来华交流的欧洲学者变多了,因为方便,其中很多人第一站就选择了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