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稳步提升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质效,适用该制度审结案件200万余人,适用率90.3%,全面推动听取意见同步录音录像“应录尽录”,确保认罪认罚自愿、真实、合法,一审服判率96.8%,被告人认罪服法成为常态,促进社会治理成效明显。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对作出不起诉后需要承担非刑罚责任的,发出检察意见11.2万余人,避免“不诉了之”。对办案发现的制度管理漏洞发出检察建议3.9万份,均被采纳。最高检先后发出第九号、十号、十一号建议,促进保障粮食安全和养老机构安全监管。
抚琴官网入口网页版3月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推动‘四大检察’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刑事检察工作白皮书(2023)》。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第一检察厅厅长苗生明介绍,《白皮书》包括前言、第一至六部分和结语,共八部分,约1.7万余字。
苗生明强调,为适应犯罪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推动完善中国特色轻罪治理体系,深化醉驾治理,最高检牵头会同最高法、公安部、司法部制定出台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配套印发了醉驾典型案例,统一执法司法标准,形成违法与犯罪梯次归责和衔接治理模式。
苗生明介绍,全国检察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在实体上确保实现公平正义,积极推动构建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提前介入18万余件,自行补充侦查17万余件,强化亲历性办案,查明真相,准确认定事实。
苗生明会上发言时指出,最高检指导、国内首部聚焦“正当防卫”主题的电影《第二十条》上映后,社会广泛关注。这是检察机关近年来秉持“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理念,激活刑法第二十条的生动实践和艺术呈现。2019年至2023年检察机关以正当防卫作出不捕不诉的人数是前五年的3.6倍。诉讼监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更好维护司法公正。
一是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办案质效进一步提升。苗生明指出,随着新冠疫情防控转段,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社会活跃度增加,同时,检察机关依法从严惩处电信网络诈骗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犯罪,刑事犯罪案件总量增长。
在效果上让人民群众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注重矛盾化解,适用刑事和解办理案件7万余件。坚持“应听证尽听证”,听证13.7万件次,同比上升33.2%,在给不捕不诉“加把锁”的同时,让事更清、理更明、法更透。坚持以案释法,讲好检察故事。
二是坚持严格依法办案,做到不枉不纵。苗生明表示,检察机关坚持尊重和保障人权,坚决落实刑诉法的任务,依法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提起公诉168.8万人,同比上升17.3%。对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电信诈骗及关联犯罪,从严追诉36.6万余人。依法严格把握捕、诉条件,凡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坚决依法不捕不诉,严守法律底线。对不构成犯罪或证据不足的,依法不批捕21万人、不起诉5.4万人,同比分别上升51.1%和10.4%。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17.8万余人次,防止“一押到底”。最高检出台23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深入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巩固深化涉民企刑事“挂案”专项清理,健全预防“挂案”长效机制,强化民营企业平等保护。
三是坚持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做到当宽则宽,该严则严。苗生明介绍,对严重犯罪严格落实该严则严的要求,起诉严重暴力犯罪6.1万人,对危害国家安全、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批捕率、起诉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涉黑涉恶案件批捕率、起诉率分别为80.75%和95.58%。对轻微犯罪依法少捕慎诉慎押,不捕率40.7%、不诉率25.5%、诉前羁押率26.8%。
在程序上让公平正义更好更快实现,深化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听取辩护人、值班律师意见216万余人次,适用速裁、简易程序占认罪认罚案件的72.6%,推动繁简分流、快慢分道,保障公平正义“不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