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宁重点强化文化标识培育,做强做优“海宁名人”文旅IP,并融合非遗艺术、特色年俗等地方文化与民俗特色,通过线上线下丰富多彩的互动不断刷新城市的文化标识。在此背景下,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合作的舞蹈诗剧《何以相逢》成为海宁文旅产业承前启后、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尝试,它不仅是对志摩文化IP的新发掘,还通过多个文旅资源的连线成网,为海宁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为当地文旅产业注入新动能。
在剧目结构上,以徐志摩重要的诗篇作为全剧串联主线,从“海边的梦”开始,至“美的光芒”收尾,融合进《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等诗句,并以浪潮开头、结尾,突显主人公“摩”自海上来,又自海上去的浪漫与自由,彰显作品写意色彩。
三亿体育平台登录中新网北京8月30日电 (记者 应妮)“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舞蹈诗剧《何以相逢》29日晚在中央歌剧院首演亮相,用一段段唯美的舞蹈,串联起《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等徐志摩知名的诗作。
据悉,该剧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海宁市文旅创意产业控股有限公司等共同出品,8月30日晚还将在中央歌剧院再上演一场。(完)
依托徐志摩的“国民影响力”,《何以相逢》的主创团队深度剖析并焕新了其文学的现代价值与精神。在人物设计上,总编导毛伟伟、吴硕并未着眼于具体的历史人物,而是意象地从志摩诗歌里创作了主要人物“摩”、安澜园的化身“澜”,以及取自海宁地名的“宁”等角色,整场演出人物与舞段情景交融,弱化叙事而强调“情”的演绎。
舞台呈现方面,《何以相逢》追求诗美效果,将舞台剧和诗融合、渗透,无论是灯光、多媒体设计或服装造型,均强调“浪漫空灵”的特点,整台剧目在观感上充满诗情画意。
《何以相逢》以徐志摩文学作品为灵感,在传统舞剧的基础上,放大了“诗”这一主题特质,充分适配观众“在剧场做梦”这一对美的追求,并另辟蹊径以“小而美”的江南散文诗结构切中当代年轻人对轻松浪漫的偏好。
网友评论更多
99榆树i
热爱写作,无畏前行🕥🕦
2024-11-23 04:51:07 推荐
187****1093 回复 184****6546:天生美发师?🕧来自德惠
187****3918 回复 184****8331:《甄嬛传》里这个最普通的女人,凭什么能成为最后的赢家?🕯来自蛟河
157****1979: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桦甸
54舒兰758
我更喜欢的美🕶🕷
2024-11-24 16:32:52 推荐
永久VIP:游周庄张厅:轿自门前进,船从家中过 2🕸来自磐石
158****8076:光阴荏苒239🕹来自公主岭
158****9642 回复 666🖇:不懂就问,企业如何高效获取SSL证书?🖊来自双辽
66梅河口fa
写作是时间的答案🖋🖌
2024-11-24 19:28:12 不推荐
集安ny:中欧班列丨以线织网,驶向美好未来🖍
186****9403 回复 159****6838:述评丨构建公正世界和可持续星球的中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