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小技术”?为何能在坦桑尼亚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李小云近日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表示,对非农业合作不是简单“套公式”,而是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实际的现实路径,让发展的经验在中非双方之间平行流动。
李小云:长期以来,全球发展的主要合作形式为南北合作。传统的南南合作在“全球南方”国家完成去殖民化后,基于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需求,通过国际合作的平台和机制,来争取全球议程中的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然而,“全球南方”的战略整体性依然脆弱,南南合作进展缓慢。
中国在20世纪的艰难时期,仍支持非洲实现民族独立、政治解放和经济建设,非洲对此铭记于心。如今,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非依然选择彼此,这既源于非洲长期坚持实用发展主义,也因为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所拥有的先进技术与非洲丰富的资源形成巨大的互补优势。中非关系长期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将推动中非关系、中非合作不断向前发展。(完)
非洲国家如今正在“向东看”,借鉴中国的“要想富,先修路”等经验,迅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他们也学习中国的经济开发区模式,发展多种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推动工业化转型。虽然中国的发展经验并非全都适合非洲,但一些核心经验正启发非洲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坦桑尼亚农村,我们发现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缺乏和农业基础薄弱,这与三四十年前的中国农村情况相似。于是我们分享了当时的中国经验,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在坦桑尼亚与地方政府合作,分享政府扶持农业发展的治理经验,这些方式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平行经验分享”强调,援助实践所基于的知识体系是源于援助方自身发展历程之上的、未经系统构建的,也并不对受援方的发展路径提供严格的约束,而是为其提供参考。在这一过程中,非洲人来到中国学习,我们也去到非洲农村考察实践,形成了互动式、有机式和分享式的发展学习。
这种困难屡见不鲜,归根结底是因为非洲基础设施薄弱。此外,非洲交通不便,供电不稳,农业生产的产业链尚未形成。在中国,“三农”领域的工作面临许多挑战,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非洲更是如此。
方案一经提出,便遇到难题,没有农户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几经周折,村里最终划拨出一块土地作为示范田。有三户农户提出愿意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试验,其中便有农业技术推广员毕尚加(Bishanga)。他说:“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来的农业专家肯定知道怎么种玉米更好。不如相信他们,试一试。”
为提高玉米产量,我和团队决定因地制宜,在莫罗戈罗省佩雅佩雅村推广玉米合理密植技术。采用以绳度量的方式,以35厘米株距、75厘米行距进行播种,并与中耕除草保墒和间苗等技术相结合。
李小云,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南南农业合作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领域包括国际发展、援助、减贫、乡村发展、等,发表中英文论文200余篇,出版《发展援助的未来》《新发展的示范:中国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微观叙事》《贫困的终结》等20多部著作。2011年以来,他陆续在非洲、中国西南地区探索开展各类扶贫、乡村发展的发展实践。曾获霍英东高等教育奖研究奖(1990)、中国消除贫困奖研究奖(2005)、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2017)、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1)、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20)、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24)等各类奖项和荣誉。
20世纪末,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从发展中国家中崛起,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新型南南合作由此应运而生,基于新的发展经验、发展资源和发展制度,提出了全球发展新方案。它继承了传统南南合作中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并在新的全球化进程中,开启了全面合作的新篇章。
为适应坦桑尼亚的农业发展和基础设施水平,我们选择带去“小而美”的技术,如简单实用的玉米密植方式,手动玉米脱粒器和家庭手摇式豆浆石磨等工具,帮助解决当地农业的棘手问题。
李小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其独特经验,而非洲50多个国家的国情各异,有各自内在的发展逻辑。因此,中国经验不能简单复制到非洲,而是通过“平行经验分享”进行启发式学习。
第一年,毕尚加家的玉米亩产量提高了五倍。第二年,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小技术大丰收”项目中来。2021年,我们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小豆子大营养”项目,在玉米地里套种大豆,并将其加工成豆浆,不仅延长了产业链,还为当地提供了富有营养的产品。
目前,中非农业合作是多方面的。在农业投资方面,中国政府和民间力量推动了大量合作项目,支持非洲农业发展。在农业援助方面,中国通过建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派遣专家指导和培训等方式,广泛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在非洲建成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并多次派遣援外专家组,分享农事管理经验,提供技术培训。中国以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为主体,加强中非民间交流合作。
我们曾在非洲农村建造一个不到100平方米的平房,作为学习办公中心。这项在中国仅需一个月完成的工程,在非洲居然耗时整整半年。所有建材都需要我们自己找,要装在墙上的英语和斯瓦希里语标牌也只能自己动手做。等到一切准备就绪,要用电钻打孔时,电又没了。最后只能想办法去借发电机。
当今世界局势复杂,地缘冲突频发,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产业链重组,传统的全球化发生变化,新的全球化逐渐形成。中国与非洲乃至世界都处于经济发展的十字路口。
中非农业合作是民生工程,不仅要关注粮食生产,还需特别关注当地农业人才的培养。近年来,我与团队在非洲开展了一些短期和长期培训项目,并在国内开设硕博课程,邀请非洲留学生前来学习。
经过几年的线上交流,今夏我们再次回到坦桑尼亚的田野实地走访,并开启了乌干达的农业转型发展示范村项目,希望将中国几十年发展的宝贵经验继续带到乌干达的乡村。
李小云:农业合作是中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多年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小技术大丰收”项目便是其中一个缩影。中非农业合作发展至今,已形成多维度、多领域、不同层次的综合合作机制。
当乐游戏盒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讲席教授李小云的团队在非洲耕耘十余年,将中国的劳动力密集型农业技术和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经验推广至坦桑尼亚农村。2018年,他主持的“小技术大丰收”项目在莫罗戈罗省得到全省推广,成为“千户万亩玉米增产增收项目”。“小技术大丰收”项目两次获评联合国南南合作最佳案例,并被纳入2021年中非合作论坛“九项工程”中的“减贫惠农工程”。
李小云:2010年,我在调研“坦桑尼亚南部粮食走廊建设”时发现,当地一户家庭平均拥有十余亩地,却只投入一两个劳动力,采用粗放式随意撒播的耕种方式,每亩地玉米种植量不到1000株,而中国的农村玉米种植一般都达到4000株以上。由于资金匮乏,难以实现机械化,当地形成了土地多、缺乏资本、劳动力投入不足的恶性循环。
网友评论更多
25包头c
喀喇昆仑深处的壮美✓✔
2024-11-22 03:00:42 推荐
187****9308 回复 184****4603:西藏为什么如此迷人?✕来自乌海
187****2208 回复 184****6556:贡嘎的辉煌✖来自赤峰
157****4208: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通辽
74鄂尔多斯356
只为与你相遇✙✚
2024-11-22 13:18:38 推荐
永久VIP:不曾消逝的爱(一)✛来自呼伦贝尔
158****6148:Java--数组的初始化✜来自巴彦淖尔
158****5728 回复 666✝:约定书19✞来自乌兰察布
23霍林郭勒wu
每日练字(407)✟✠
2024-11-22 22:36:04 不推荐
满洲里pw:《不忘初心任重道远》✡
186****3264 回复 159****6875:600万才是是贫富的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