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还有能源矿产方面,比如说水电,比如说矿产资源的开发,都是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资企业到老挝投资,为老挝带来收益的很好的例子。中国企业不仅带去了项目,更重要的是带去了技术和标准。比如说在农产品生产方面,中国的投资者和企业知道输往中国的农产品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他们能够指导老挝农民,也为我们开拓中国的广阔市场提供重要的帮助。
第三点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各项治国理政经验的理论,深入浅出,十分便于理解和操作。比如他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包括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成系统、相辅相成地为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他还提出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这一点也体现出他宽广的胸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明确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汇聚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响脱贫攻坚战。
1994年,我国提出,从1994年到2000年,力争用7年左右时间,基本解决当时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1996年,党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到20世纪末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不动摇,确定了由救济式扶贫转向开发式扶贫的基本方针。按照当时的扶贫标准,2000年底,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320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低到3.5%。
第二点是习近平主席亲自领导谋划、组织实施、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战。中国共产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国在脱贫事业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2017年11月,习近平主席对老挝进行国事访问,专门接见了宋玛和奔舍那家族的成员,希望他们能继续投身中老友好事业,培养子孙做两国友好的接班人,让两国友谊世代相传。
澎湃新闻: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对国际关系和地区安全产生了深远影响。中老两国如何在地缘政治格局变化中保持战略互信和共同安全,实现和平共处与共同发展?
之前我到福建去访问的时候也到访了省会福州,参观了三坊七巷,也了解到了背后的故事。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力排众议,保护住了三坊七巷,这也体现出他真正以人民的长远利益为考虑。另外就是在解决人民群众的贫困问题上提出要滴水穿石、持续努力的这样一个理念。
澎湃新闻:您与中国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渊源。青少年时期您曾在中国求学,有哪些事情印象深刻?您对中老两国的传统友谊以及目前的双边关系持有怎样的看法?
到2020年底,我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2011年,党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我国的扶贫开发,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按照当时的扶贫标准,2010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2688万人,贫困发生率降为2.8%;2011年,扶贫标准提高到2300元,在新的扶贫标准下,我国贫困人口为1.22亿。
宋玛·奔舍那:带来最大收益的就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到老挝投资开展项目,比如说老挝最大的钾肥生产企业亚钾国际,就是中国企业到老挝进行投资的一个项目,也为老挝在化肥生产方面实现自给自足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老中关系历史悠久,历久弥坚。特别是近年来在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签署的构建老中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指引下,收获了许多成果。其中最大的一个合作成果和项目就是老中铁路的建设与通车,这也为深化双方之间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宋玛·奔舍那:实际上在中国的历任领导人中,我接触最多、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习近平主席。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和广阔的视野,特别是他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点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真正体现出习近平主席不仅仅是考虑到眼前的发展利益,更关心考虑到人民(的未来)。不仅要把眼前保护好,更要为子孙后代考虑好。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提出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实施一系列农业农村重大改革,从国家层面开展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
德国obo官网“老中合作的历史是我们共饮一江水的历史。从20世纪以来,不管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时期,两国都相互扶持。特别是中国,给予老方很多支持和援助。”近日,在2024年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期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国会副主席、老挝和平与团结委员会主席宋玛·奔舍那接受了澎湃新闻专访。
宋玛·奔舍那:事实上,老挝党和政府愿意再次重申,无论国际局势如何变幻,即使是当今世界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但是老中作为命运共同体这一点是不会变的,双方一直都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这也是我们双方的一个传统。比如说,老挝在涉及中国台湾、香港、新疆、西藏问题上都给予中方支持,站在中国的一边。双方都能够在国际舞台上相互支持,为维护双方的核心利益作出努力。《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大大加快了全球减贫进程。与此同时,农村基础设施从匮乏落后实现根本改观,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都已从0提升到90%。
多年来宋玛·奔舍那持续关注着中国的发展,也多次赴中国访问。他认为,无论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还是中国脱贫攻坚事业的经验,都值得老挝借鉴。
另一个就是在人力资源建设和发展方面,现在老挝的青年人越来越流行学习中文,因为大家都认识到只要把中文学好了,也就意味着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澎湃新闻: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坚持命运与共,携手建设和平共处的世界”。您认为“命运与共”的理念在中老关系中有哪些具体体现?
宋玛·奔舍那:谈及我对中国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我认为有两点。一个是中华民族是勤奋的民族,中国人民的吃苦耐劳令我印象深刻。第二个是中国人民对好朋友、好同志慷慨大方。
宋玛·奔舍那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情感渊源。他的父亲贵宁·奔舍那是推动两国建交的杰出政治家、外交家。上世纪60年代,宋玛·奔舍那和几位兄弟姐妹曾赴中国求学,他们亲眼见证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历程,也成为两国传统友谊的见证者、传承者、推动者。与此同时,宋玛·奔舍那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乡村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2022年,《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印发。
又比如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中国首先向老挝派出援外医疗队,输送抗疫物资,捐赠疫苗。这些例子都深刻地体现出老中两国是真正命运与共的伙伴。
2020年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我国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同时,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的决策部署。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到老挝投资开展项目,他们不仅带去项目,更重要的是带去了技术和标准。”宋玛·奔舍那说,现在老挝的青年人越来越流行学习中文,因为大家都认识到把中文学好了,也就意味着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比如说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就曾帮助老挝在北部修建公路,而且接纳了很多老挝干部子女到北京或者南宁去学习,给他们提供安宁的学习与生活条件。现在不少曾经到中国来学习的老挝干部子弟,成为了老挝国家领导人以及老挝建设的中坚力量。
再举一个例子来说,老中铁路的建成与通车圆了数十万计老挝人拥有一条国内铁路的梦想,老中铁路也是在习近平主席关心推动下,在老挝与中国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达成的一个重要成果。
宋玛·奔舍那:可能中国朋友们比我们更加清楚这两句话的含义,一句话是“要想富,先修路”,另一句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老中铁路的落成和通车,极大地促进了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的实现。
在谈及“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时,宋玛·奔舍那引用了两句中国俗语:“要想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他表示,老中铁路的落成通车,极大地促进了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的实现。
不论是在十八大后担任总书记,还是在各个县、地级市以及省内任职期间,习近平都有着人民情怀,能够真正为人民群众考虑。他在担任地方领导期间就大力推动脱贫攻坚的相关工作,以及文物古迹历史遗产的保护相关工作。我认为这些经验都非常值得老挝学习。
宋玛·奔舍那:老中合作的历史也是我们共饮一江水的历史。就像之前陈毅副总理所说过的: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们都是共饮一江水的好邻居,好兄弟。老中合作历史从20世纪以来,不管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时期,两国都相互扶持。特别是中国,给予老方很多支持和援助。